暗时间笔记

Posted by Jennifer on March 8, 2017

昨日阅读了刘卫鹏的《暗时间》。作为一个在休假期的大四学生,生活难得的萎靡了几天大脑却非常愧疚这几天的萎靡。于是想通过阅读找回自己勤奋的状态。暗时间这本书大概也就花了两三个小时翻过一遍,以下会把书中的要点与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

思维方式

  •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切高效学习的基础
  • 如何提升思维效率
    • 迅速进入状态
    • 进入状态后可以保持多久
    • 抗干扰
      • 通过碎片时间阅读思考提高
      • 记录-因为记录means awareness,只有对当前个人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aware了才有改变提高的可能。我们越是对一个道理审视地详细深入全面,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是深刻。这样就导致该记忆与更多的提取线索相关联,于是能再更多场景下被唤起 -真正的效率源自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e.g.作诗要趁酒兴,一首诗作个几天顶多就是平庸之作; 而潜意识会在个人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干扰你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效率 => 解决方法,让“专注”成为一种习惯
      • 让专注成为习惯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减少焦虑
      • 作者的一个例子:非典期把饭钱都拿来买了代码书,边看边写小程序,模仿Windows cores写的,尝试失败的,拿来对宿舍玩的小程序等等,开了博客总结自己的想法改变
      • 例子2:大三大四与教授合译imperfect c++,每天6、7页花费半年多,在做不下去的时候硬着头皮做下去,麻木了适应了那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就会退去 => 作者觉得对性格的磨练很有收获
  • 记忆力 -定义记忆的质量:学过的知识能够在我需要的时候自动从大脑蹦出来而非搜肠刮肚半天还没头绪 -提高方法: - 加深:学的时候要思考,核心问题是什么收获是什么,设想要讲该问题给一个不懂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只是背后最本质最简单的解释 - 反复:通过与别人讨论、整理笔记、串联知识点、实践抽象推广等创造回忆机会

坚持与毅力

  • 我们每个人都在for loop循环区别在于你是何时break的,阈值高的坚持的久。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我们都会对machine learning产生兴趣,有些人遇到第一个困难兴趣火花就熄灭了,另一些人的兴趣火花会变成火苗火种燃烧很多年。区别不在于兴趣本身在于他们的性格里是否有维持兴趣火种燃烧下去的燃料。
  • 重视积累:要认识到习惯的改变绝对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承认它的难度;把居住在内心的非理性自我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打败或去培养
  • 为什么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大脑从原始的反射模块到初步情感区域到高级认知能力,似乎是一种既有结构上的叠床架屋,这种堆砌式的进化造成了“进化时滞”效应,多个模块面对同一个问题的决策不一致。我们的高级认知模块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重要,必须提前准备并持之以恒,然而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却万般阻挠我们把屁股从床上挪开。我们明知道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不应该多吃,但内心的小声音却总怂恿我们再吃一勺。令人遗憾的是,多数时候在这个争端中败下阵的通常是带有更先进生产力的高级认知模块。大多数时候make decision的是我们的本能或直觉
    • 个人认为,这个理解思路很有趣,我们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如果我们是适合目前社会的人,就应当发展出 情绪上偏好节制而健康的饮食,执行力上偏向于积累技能和长远计划。然而,微笑,并没有

我们生活的种种模式

以下是个人总结,每个人都是习惯的动物。习惯影响了每个人做每个决定。小到是否吃下这块蛋糕,如何面对一张不及格的考试成绩,大到选择专业学校。因而可以说,博士们是他们的模式更适应这种疏于社交强于自律强于学习的生存发展模式,广场舞大妈们也是家长里短优哉游哉以及喜爱社交的处理事情模式产生了这个群体。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专业走向,因为他们思考处理问题的模式继承了他们父母的,是那些看得见的习惯以及看不见的思考倾向造成了这一切。我们入校学习,其实就是通过同龄人或者老师学习这些处事分析的模式。比如critical thinking,比如time management,比如communication skills等等。也如数学物理等科目上学到的推理分析能力。而很多天才,则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偶然触碰到了非常优越的学习模式或处事模式。这也是学习更深的价值所在。 而我是我目前模式下的产物。想要改变自己要做的就是升级自己的模式。举个具体的例子,一直以来的减肥失败,根源是我对吃和运动这件事的模式相比于那些瘦子不够先进。毕竟,瘦子们不会每时每刻想着控制自己的饭量,饿着自己或是强迫自己运动。 关于如何升级自己的模式,以下是我现在所想到的一些方法,也许会在今后更新增加:

  • 书写:刘卫鹏对写博客这件事也是大肆赞扬,他认为,“教”是最好的“学”;讨论是绝佳的反思。将思考内容写入博客能够激励个人持续学习和思考。我很认可这个方法。之前我倾向于对着日记本倾诉个人的想法,但日记很容易流于伤春悲秋,不如博客更能促使我进行深度有价值的思考。于是我决定,把这个发表博客的习惯培养起来。
  • 记录:佛学上也讲Awareness。一个人要意识到自己模式的缺点是很难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习惯的动物。只有在每天记录自己时间安排以后才能清楚看到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只有在清晰记录自己每天吃下的卡路里以后才能看到自己究竟吃了多少,在何时该停。于是我决定,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以及饮食记录及情绪变化
  • 坚持:任何的改变都需要坚持

*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C A-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